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生活

糟羹的由来 山粉糊的由来

2023-11-15 19:42:50【生活】

导读 糟羹的由来,羹字的来历1.羹:会意。从羔,从美。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,所以用“羔”“美”会意,表示肉的味道鲜美。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。《说文》:“五味和羹。”按:上古的“羹”,一般是指带汁的肉,而不是汤。“羹”表示汤的意思,是中古以后的事情。2.据历史书中记载“相传自唐筑城时,天寒以

羹字的来历

1. 羹:会意。从羔,从美。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,所以用“羔”“美”会意,表示肉的味道鲜美。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。《说文》:“五味和羹。”按:上古的“羹”,一般是指带汁的肉,而不是汤。“羹”表示汤的意思,是中古以后的事情。 2. 据历史书中记载“相传自唐筑城时,天寒以是犒军,遂成故事”。说的是唐朝初年,临海常受海盗抢掠,当时的刺史尉迟恭便派兵筑城防盗,开工之日正值正月十四,民间照常要闹元宵,海盗趁机从台州湾登陆守城官兵便边筑城边剿盗,加之天寒地冻,筑城进展更缓慢了。当地百姓想出用带槽新酒当水,调入各种切成颗粒状的蔬菜、肉类、海鲜,和粉搅成槽羹答谢筑城官兵,官兵们喝了槽羹,觉得又好吃又御寒,进度大大加快。从此,每年正月十四喝槽羹的习俗便流传至今了。 3. 羹,汉族传统食物。指五味调和的浓汤。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。《尚书·说命下》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作为一种黏稠浓汤,主要由肉、菜及勾芡调和,亦能加面成为面羹,另有甜如豆沙、糖等做成的甜食。羹因大量使用勾芡,加上调和料等提味。食材方面几乎都是肉类,口味较重且热量高,这就是所谓的菜羹。

糟羹的由来

糟羹的做法

猪肉 8两
五花肉 5两
胡萝卜 3根
香芋 中等就可以了
豆腐干 5两
油泡 适量
香菇干 适量
虾皮 适量
豆面碎 适量
芥菜 适量
山粉 2两
盐 适量
白砂糖 适量
味精 适量
老酒 适量
老抽 适量
油 适量,抄料用
1
2
3
4
5
6
7
查看全部作品
烹饪煜大大 作者
2014-11-01 15:42
回复
像素低……伤不起π_π
临海咸糟羹
烹饪煜大大 
我是个,非常喜欢吃喜欢做菜的小胖妞一枚~希望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^ω^,有qq的,可以加我,1013140198
食材
制作时间:
用餐人数:
步骤
先将所有原料切成0.5~1厘米的丁,芥菜切末,调好水淀粉
锅中加油,放入猪肉和五花肉,肉要炒干,再倒入适量老酒
再依次倒入切好的胡萝卜、香芋、蚕豆(姑娘豆)、春笋(冬笋)每到一样翻炒几下,全部倒完后不停的翻炒5分钟左右后撒上五满勺盐(盐的多少就看您的口味哟~),倒入生抽和美极鲜(少倒一点,否则颜色太深)翻炒1分钟
再往锅中倒入豆腐干、豆面碎、油泡、香菇、虾皮,撒上适量老酒,翻炒1分钟
料炒成6分熟,加水加到没过原料大火煮,加入3平勺盐,煮10分钟左右
等水煮的冒泡后,加入调好的水淀粉(一点一点的倒,并且不停地搅拌着)直到水变得粘稠加入芥菜末,撒上3满勺味精,搅拌均匀,关火出锅~
出锅(>﹏<)

糟羹的由来

山粉糊的由来

山粉糊一般指糟羹,大唐初年,临海还是一个小渔村,总是遭到海盗的抢劫骚扰。当时的台州刺史尉迟恭发动兵士筑城防盗。开工那天,刚好是正月十四,老百姓照例要闹元宵,海盗就乘机而入。
尉迟恭闻报,一面派兵抵御,一面加紧筑城。入夜了,风雪交加,百姓就在一起商量怎么才能表达大家内心的感谢呢?有的提议送酒菜去,好让士兵御寒,但是刺史大人严令士兵不许喝酒,怎么办好呢。
有个老汉想出了个两全的好方法:用带糟的新酒当水,调进好菜和粉,搅成“糟羹”并送去。士兵吃了“糟羹”浑身是劲,不久就筑好了城墙。从此,元宵就“糟羹”的习俗就这样世代沿袭着。





扩展资料:
山粉糊的其他由来传说
早在明代,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东抗敌的时候,曾经被敌人追到台州三门的仙人洞里。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四,当地的农民见戚家军躲在山洞里,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,便纷纷拿来衣物。
但当时的农民也很穷,家里哪有什么好吃的?于是就东家凑一点西家凑一点,都是青菜、萝卜、笋啊什么的。可是光吃蔬菜也吃不饱啊,又凑不出那么多的白米饭来,怎么办好呢?一个聪明的农民就想出了一好办法,把这些蔬菜切碎,再放进粉糊糊里面一起烧熟,这就成了后来的“糟羹”。
没想到士兵们不但吃得很饱,还都说味道很好。后来,戚家军度过了困难时期,终于赢得了胜利。于是,为了纪念戚家军,临海(临海为古时台州府所在地)就保留了十四夜吃糟羹的习俗。这些都写进了三门县志,是有据可查的事情。
参考资料来源:搜狗百科-山粉糊

糟羹的由来

咸羹的故事,历史,由来

十五是元宵节,但是我们浙江台州临海却是十四过元宵。元宵节大家要吃汤圆之类的,我们却要吃糟羹。
  糟羹分为甜羹、咸羹,通常在年十四家家户户必吃此羹。咸羹主要以10多种蔬菜,肉类,海鲜为主,切成颗粒状,炒半成熟后加米粉浆或淀粉浆制成。甜羹主要以年糕、川豆瓣、橘脯、葡萄干、小汤圆等制成。老临海人吃羹一般不用调羹,用的是筷子,更绝的是手捧一碗糟羹蹲于家门口不用筷子不用调羹,顺着碗沿,转一圈,一口下来,一碗糟羹已入腹内。

 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。民以食为天,元宵节吃“元宵”在全国上下几乎都是统一的,可在我们台州却不怎么流行。这里的习俗是吃山粉糊。
  映映景也好,我们也打算吃山粉糊。我们准备了蜜枣、红枣、莲子、荸荠、冬笋、红萝卜、花生仁等原料,把蜜枣掰成三四瓣,剥豆壳,掰豆瓣,把荸荠切片……做好准备之后,就可以动工了。把刚才准备的配料倒入事先调好的山粉糊里,再倒到煮沸的糖水里,按顺时针不断搅拌,不一会儿,白色的液体就会慢慢变成无色半固体状。
  出了锅,我盛了一碗,洒上点芝麻、花生、核桃仁、瓜子仁碾成的粉,再拌上桂花,香气四溢,滑溜溜、香喷喷,那滋味还真是不错。
  关于为什么这里会有这样的习俗呢?我立即上网一查,还真有一传说呢?
  相传戚继光戚大将军于台州大败倭寇,恰逢元宵,本是双喜临门。无奈吃食已被小日本掠空,都不够做一顿元宵。大将军无以犒劳将士、老百姓无以过节,就这样又欢喜又无奈。但大将军毕竟是大将军,灵机一动将残留的食物乱七八糟一锅煮了,其中就有小日本瞧不上眼的番薯粉。天可怜见,居然是好味道!于是大军山呼海吃,百姓奔走相告。因取乱七八糟之物,故名曰糟羹。当年老戚在江南平荡倭寇,端的是英勇神武、才华横溢,啧啧让人叹服,只这名字让人叹气,为什么偏偏取作“糟羹”?现很多地方早就不叫糟羹,改称糊,我家乡黄岩即是。糊者和也,家和万事兴。
  相传十四吃糟羹,十五吃甜羹,先咸后甜,意味着生活越过越甜美。

醪糟汤圆的来历

醪糟汤圆是我国民间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,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,如四川、湖南、江浙等地。将醪糟兑水烧开,放入汤圆(通常是无馅的小汤圆),待汤圆浮起后,加入少量桂花即可。醪糟汤圆清香爽口,有酒味但不浓烈。此外,还可以在水沸时打入蛋花,营养口味都更好。 醪糟又叫酒酿、米酒、甜酒,有健脾开胃、舒筋活血、祛湿消痰、补血养颜、延年益寿的功能,最宜中老年人和体弱者饮用。 在江南民间,为了给产妇滋补,也有必饮米酒之说。此饮品清香袭人、甜润爽口,富含多种维生素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,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、防腐剂、色素等,属天然绿色饮品。 糯米作为一味中药味甘性温,入脾肾肺经,具有温胃健脾、益气止泻、生津止汗的作用。做成醪糟汤圆后,不仅增强了其补益功能,还增加了活血通络的作用: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不良者有促进胃液分泌,增加食欲,帮助消化的作用;对慢性关节炎患者有助于活血通络止痛;对大病初愈,身体虚弱、贫血、手术恢复期的病人,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。

“分一碗羹”的由来谁知道!

分一杯羹的说法来源于楚汉相争时期,项羽担心长期对峙下去对他不利,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,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肉羹吃,刘邦听说后说我们两人是结拜兄弟,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,如果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。项羽听从项伯的劝告没有动手杀人。

元宵的由来是什么?

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,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,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。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。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,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。

  在汉文帝时,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汉武帝时,“太一神”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。(太一:主宰宇宙一切之神)。司马迁创建“太初历”时,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
 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“三元说”;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。主管上、中、下三元的分别为天、地、人三官,天官喜乐,故上元节要燃灯。

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,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、扩展的。就节期长短而言,汉代才一天,到唐代已为三天,宋代则长达五天,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,整整十天。与春节相接,白昼为市,热闹非凡,夜间燃灯,蔚为壮观。特别是那精巧、多彩的灯火,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。至清代,又增加了舞龙、舞狮、跑旱船、踩高跷、扭秧歌等“百戏”内容,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。

临海的糟羹是什么食物?

又叫山粉糊,浙江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,用肉丝、冬笋丝、香菇、木耳、鲜蜻、豆干、油泡、川豆板、菠菜等炒熟,再加入少许来米粉,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。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,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、甜枣、桂圆等做成。
作为临海人...恩 提醒你如果来吃的话去国际大酒店~!那的最好吃~~~

最新软件

标签云